
图6 单颗粒He年龄分布图。(a)是青城子矿区的锆石年龄,(b)是五龙矿区的锆石年龄,(c)是青城子矿区的锆石年龄,(d)是五龙矿区的锆石年龄
结合矿物的封闭温度、冷却年龄和古地温梯度等数据,利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年龄-封闭温度法和矿物对法)得到:青城子矿区在约129~33 Ma,平均剥蚀速率为28.7m/Ma,平均冷却速率为1.21℃/Ma,剥蚀量为2.70 km;从33Ma至今,平均剥蚀速率和冷却速率分别为49.2m/Ma和1.47℃/Ma,剥蚀量为1.60 km。总剥蚀量为4.3 km。五龙矿区在约65~33 Ma,平均剥蚀速率为97.4m/Ma,冷却速率为3.61℃/Ma,剥蚀量为3.1km;从33Ma至今,平均剥蚀速率为49.7m/Ma,平均冷却速率为1.49℃/Ma,剥蚀量为1.6 km。总剥蚀量达4.7 km。从现有的数据看,相比青城子矿区,靠近鸭绿江断裂带的五龙矿区受到了更强烈的剥蚀作用。
位于辽东半岛西南部的胶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又一重要的成矿区,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且两者处于相似的构造背景(图1)——同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东邻太平洋板块,西侧受郯庐断裂带活动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对比研究价值。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发现:位于胶东半岛的矿区在约120-110 Ma ,75-50 Ma和33 Ma经历了相对快速的抬升作用 (Deng et al., 2015, Zhao, 2015, Sun et al., 2016, Zhang et al., 2016)。这与我们得到的辽东半岛矿区的热历史有高度的一致性,暗示了位于中国东北部的矿床可能经历了相似的热演化过程。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期刊Ore Geology Review上。本研究成果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C060010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521062 an和 41503055资助)。
论文信息:Wang, Y.Z., Wang, F., Wu, L., Shi, W.B., Yang, L.K., 2017. (U-Th)/He thermochronology of 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the Liaodong Peninsula: Implications for orefield evolution in northeast China. Ore Geology Review, 92, 348-365.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oregeorev.2017.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