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会议日程|
  •   
  • 与会专家|
  •   
  • 会场快讯|
  •   
  • 优秀成果|
  • 展板资料|
  •   
  • 论文统计|
  •   
  • 会场快照|
  •   
  • 视频录影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时间:
2014年1月13-14日
地点:
新综合科研楼二层报告厅
会议日程:
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会议日程表

===第九届学术年会回顾===
===第十届学术年会回顾===
===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回顾===
===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回顾===
  • 特提斯研究中心
  • 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
  • 岩石圈演化研究室
  • 油气资源研究室
  • 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
  • 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
  •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
  • 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宁百齐等 “中国高层大气动力学过程的台链探测与研究”
【打印】【关闭】 阅读次数:
 

成果名称 

中国高层大气动力学过程的台链探测与研究 

成果表现形式 

  1. Yu, Y., W. Wan, B. Ning, L. Liu, Z. Wang, L. Hu, and Z. Ren. 2013. Tidal wind mapping from observations of a meteor radar chain in December 2011.J. Geophys. Res.-Space Physics, 118: 2321–2332, doi:10.1029/2012JA017976 
  2. Li, G., B. Ning, A.K. Patr , M. A. Abdu, J. Chen, L. Liu, and L. Hu. 2013. On the linkage of daytime 150km echoes and abnormal intermediate layer traces over Sanya.J. Geophys. Res.-Space Physics, 118: 1-6, doi:10.1002/2013JA019462 
  3. Li, G., B. Ning, M. A. Abdu, Y. Otsuka, T. Yokoyama, M. Yamamoto, and L. Liu. 2013. Longitudinal characteristics of spread F backscatter plumes observed with the EAR and Sanya VHF radar in Southeast Asia.J. Geophys. Res. -Space Physics, 118: 6544–6557, doi:10.1002/jgra.50581 
  4. Liu, L., Y. Chen, H. Le, B. Ning, W. Wan, J. Liu, L. Hu. 2013. A case study of post-midnight enhancement in F-layer electron density over Sanya of China.J. Geophys. Res. Space Physics, 118: 4640–4648, doi:10.1002/jgra.50422 
  5. 胡连欢,宁百齐,李国主,赵必强,吴宝元,郝喜庆. 2013.暴时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响应特征的多手段观测.地球物理学报,56(2): 365-373 
  6. 宁百齐,李国主,胡连欢,李明. 2013.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1.电离层E区连续性回波.地球物理学报,56(3): 719-730 

成果完成人 

宁百齐 李国主 刘立波 胡连欢 万卫星 

研究成果简介 

地球高层大气动力学过程一直是空间物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对于理解地球空间物理过程和建立空间环境预报模式均具有重要学术与应用价值。本项研究自主建立了横跨我国南北的空间探测台链,并开展了我国高层大气动力学过程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针对我国空间环境上下耦合和南北耦合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需要,建立了北起漠河,经北京、武汉、南到三亚的我国南北跨度最大的空间探测台链。台链中拥有国际上唯一的跨越中低纬地区的全天空流星雷达观测链和世界上首台具有电离层相干散射/全天空流星双模的VHF雷达,并配备了常规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和电离层TEC/闪烁观测仪等设备,按南北合理布局实现了空间不同高度、地球不同纬度的同时探测。 

2、利用台链探测数据,采用HMD建模方法,揭示了我国高层大气潮汐的运动变化特性,以及我国从北到南高层大气结构和波模演化过程,并给出了磁暴期间我国高层大气对来自北极和太阳活动的响应特性。 

3、在综合探测我国高层大气不同尺度结构动力学变化过程中,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接近电离层北驼峰白天出现的150公里高度中间分层异常现象,揭示了西向电场驱动的E×B向下漂移形成低纬夜间电离层电子密度增强的新机制。 

4、通过与印尼EAR雷达联合探测,将台链观测向南延伸到赤道地区,给出了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电离层场向不规则结构的时空演变特性,揭示了大尺度电离层波状结构和日落电场反向增强在触发电离层不稳定性、产生电离层不规则体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 

台链探测与研究给出的有关高层大气动力学过程新现象和机制,加深了对我国高层大气地区特性的理解,丰富了国际高层大气动力学研究内容,并在国际同行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台链探测数据已融合到国际上近期发展的实时IRI模式中,并应邀参加了国际低纬雷达联合探测与研究,利用双模雷达的研究成果在2013年AP-RASC’13国际会议中作为邀请报告进行介绍,利用流星雷达链的研究成果将在2014年国际空间科学大会专题作为邀请报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