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述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飞行包括发射、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科学探测等6个阶段。

  经过202天、4.75亿千米的地火转移飞行,期间完成4次中途修正和1次深空机动,“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10日与火星交会,成功实施制动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经多次轨道调整,于2021年2月24日进入火星停泊轨道,环绕器科学载荷陆续开机,开始科学探测。同时,利用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等载荷对预选着陆区地形地貌进行详查。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着陆。在着陆过程中自主完成配平翼展开、降落伞开伞、大底分离、背罩分离、动力减速、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着陆缓冲等动作,于7时18分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全程约9分钟。
  着陆当日,着陆平台完成坡道展开,“祝融号”火星车完成桅杆、太阳翼、定向天线展开,建立对地通信,发回安全着陆信息。5月16日至21日,完成着陆区环境感知、移动自检等驶离准备工作。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驶上火星表面,完成对着陆平台成像、与着陆平台合影后,开始巡视探测。
  “祝融号”火星车从着陆点向乌托邦平原南部——被认为是古海陆交界的方向行驶,并开展科学探测,图1为近期火星车行驶路线图。
  
图1.1 火星车行驶路线图
  每个火星日,导航地形相机对沿途地貌进行成像;行驶过程中,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气象测量仪开机探测;到达每个导航点时,表面磁场探测仪开机探测;途中遇到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岩石、沙丘、土壤、环形坑、沟槽等特殊地貌时,表面成分探测仪、多光谱相机等开展定点探测;定点探测期间,气象测量仪、表面磁场探测仪视情开机探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