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日程 与会专家 会场快讯 优秀成果 展板资料 论文统计 会场快照 视频录影
会议结构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时间:
2016年1月14-15日
地点:
地 3 楼 二层 报告厅
会议日程:
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日程表
=== 往届学术年会回顾 ===
 
展板资料 
  • 特提斯研究中心
  • 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
  • 岩石圈演化研究室
  • 油气资源研究室
  • 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
  • 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
  •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
  • 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
  • 科技支撑系统
  • 兰州油气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首页 > 优秀成果
 
3-张金海-玉兔号揭示月球雨海火山活动历史及月壤厚度

成果名称 

玉兔号揭示月球雨海火山活动历史及月壤厚度 

成果表现形式 

[1] Zhang, J., Yang, W., Hu, S., Lin, Y.*, Fang, G., Li, C., Peng, W., Zhu, S., He, Z., Zhou, B., Lin, H., Yang, J., Liu, E., Xu, Y., Wang, J., Yao, Z., Zou, Y., Yan, J., and Ouyang, Z. 2015. Volcanic History of the Imbrium Basin: A Close-up View from the Lunar Rover Yutu.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2(17): 5342–5347 

[2] Hu, S., Lin, Y.T., Liu, B., Yang, W., He, Z.P. and Xing, W.F. 2015. Reflectance calibration and shadow effect of VNIS spectra acquired by the Yutu rover.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5(9): 1587–1596 

成果完成人 

张金海,杨蔚,胡森,林杨挺,徐于晨,姚振兴 

研究成果简介: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着陆于月球雨海北部,随后开启了着陆器就位探测和“玉兔号”月球车巡视探测。我所“嫦娥三号任务月球区域地球化学与构造动力学演化模型”团队建立了三个科学载荷(探月雷达、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和可视-近红外光谱光谱仪)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获取了着陆区月壤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月壤和月壳浅表结构等系列成果,为人类进一步认识月球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制约。 

可视-近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着陆区月壤矿物组成与阿波罗月海盆地的月壤样品类似。但是,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分析表明,着陆区月壤含有高的FeO、TiO2和低的Al2O3,说明下覆玄武岩是一种新的类型。该玄武岩可能由富Fe-Ti的月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然后在上侵过程中受到克里普岩层的混杂,最后溢出月表充填到雨海盆地。根据测月雷达的探测结果,这一玄武岩单元厚达195米,说明在月球岩浆活动晚期,雨海盆地仍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此外,探月雷达还探测到,着陆区月壤厚度约为5米,明显大于前人用间接方法获得的结果,这意味着月球上有更多的3He资源可供人类利用。 

该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PNAS。到2015年底,该文在期刊主页已被下载近9千次。中科院门户网站、科学网、中国科学报、人民日报等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