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是厘定深时地质过程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长最直接的定量手段。Lu-Hf定年技术基于176Lu-176Hf的β衰变体系,其半衰期(37.13Ga)相较于87Rb-87Sr, 147Sm-143Nd和 187Re-187Os体系更短,在对年轻样品进行定年时更具有优势;同时母体Lu和子体Hf的地球化学性质比Sm和Nd的差异大,在地质过程中可以产生更显著的母子体分馏,有利于构筑高精度等时线。常见的用于Lu-Hf等时线定年的矿物主要有磷钇矿、磷灰石和石榴石。磷钇矿是确定沉积岩和高分异花岗岩和伟晶岩形成时代的优选对象,磷灰石是极为常见的副矿物,可以贯通于岩浆演化的各个主要阶段,是揭示岩浆分异过程的绝佳矿物,而石榴石可以敏感地记录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的变化,是研究变质P-T-t轨迹的最理想矿物,并因此发展出著名的石榴石Lu-Hf地质年代学(Lu-Hf garnet geochronology)。
传统的Lu-Hf定年技术主要基于全矿物整体溶解、同位素稀释(ID)、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提纯以及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定的技术路径。这种分析方法耗时长,流程复杂,成功率低。更为重要的是在对上述矿物进行分析时无法有效区分不同时代的矿物生长环带。尽管部分学者尝试采用微钻或激光切割技术,实现了毫米尺度的空间分辨率,但依然不能有效规避锆石等富Hf矿物包裹体的影响,往往获得不具实际地质意义的混合等时线年龄。与ID-MC-ICP-MS相比,LA-ICP-MS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微米级)、分析速度快、实时在线直观、能有效筛选出高Lu/Hf区域等优点,但176Yb、176Lu和176Hf由于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因此无法在常规的LA-ICP-MS分析中实现精准区分。
图1 同质异位素(176Lu, 176Yb, 176Hf)干扰分离原理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MC-ICP-MS实验室吴石头高级工程师、王浩副研究员和杨岳衡正高级工程师及其合作者,利用热电公司的iCap TQ三重四级杆(其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活化气体碰撞反应,实现了同质量数的母子体在线分离(图1)。氨气与目标元素往往具有非常复杂的反应产物,他们系统标定了Hf、Yb 和Lu与氨气的反应产物(图2),发现通过测定(176+82)Hf (表达为:176Hf(14N1H)( 14N1H2) (14N1H3)3, 质量偏移+82),可有效规避176Lu和176Yb对176Hf/177Hf测定的同质异位素干扰。
图2 Hf、Yb 和Lu与氨气的反应产物标定
在质量数+82下,176Hf的反应产率为~50%,而 176Lu和176Yb的反应产率仅为~0.0034%和~0.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