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构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时间:
2017年1月12-13日
地点:
地 3 楼 二层 报告厅
会议日程:
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会议日程表

往届学术年会回顾:

· 第九届学术年会  · 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 第十届学术年会  · 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 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 特提斯研究中心
  • 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
  • 岩石圈演化研究室
  • 油气资源研究室
  • 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
  • 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
  •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
  • 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
当前位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第十六届学术年会首页 > 优秀成果
 
5-胶西北超深部大规模金成矿规律与资源探查

成果名称 

胶西北超深部大规模金成矿规律与资源探查 

成果表现形式 

在Lithos(1)、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1)、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1)、岩石学报(1)发表学术论文4篇,发表专著论文1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 

成果完成人 

范宏瑞杨奎锋曾庆栋胡芳芳文博杰徐文刚江鹏 

研究成果简介 

黄金资源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胶东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黄金产地,金矿的平均开采深度已接近-700m,随着浅表金矿体越来越少,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山东黄金集团自2010年起展开了以“胶西北超深部大规模金成矿与资源探查”为主题的合作研究与勘查工作,完成了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第一深钻(终孔深度4006.17m)钻探及相应的科研任务,重新建立了胶西北金矿成矿模型,指导了区域与深部金矿的找矿、勘查工作,取得了如下理论技术创新和找矿勘查重大突破: 

(1)提出了胶东地区克拉通破坏背景下的特殊矿床成因模型,认为胶东地区的成矿作用时代与华北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以及岩石圈剧烈减薄的时间一致,应为克拉通破坏、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深源热液流体大规模爆发式活动的产物。 

(2)提出了成矿期应力场反转与金瞬时成矿模型,认为胶东地区早白垩世晚期(122~120Ma)的区域应力场反转,是大型蚀变岩型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 

(3)提出了巨量成矿流体活动与金爆发式成矿模型,发现胶东地区的金矿床具有一致的流体成矿条件,并且在纵深4000m范围内保持异常稳定,提出胶东地区的金矿床具有在巨量成矿流体活动下瞬时成矿的特征。 

(4)建立了控矿断裂深部形态及找矿预测实体模型,通过平面重磁处理及大地电磁剖面测量结果,确定成矿断裂-5000米深部的交汇样式,建立了找矿预测实体模型。 

(5)构建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元信息勘查模型,圈定了找矿靶区,经工程勘查,已共探明备案金金属量395.43吨,其潜在经济价值1000亿元以上,新增黄金资源储量达到超大型金矿规模,并指导了外围矿山的找矿勘查实践,实现了理论指导胶西北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 

系列论文的发表和研究专著的出版,以及成矿构造演化与金矿体就位、区域岩浆演化与成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机理等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