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亮点
CG: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Cu-Mo-Au矿床富甲烷成矿流体演化研究
2010-07-21 | 作者:科技与成果转化处 | 【 】【打印】【关闭

图1.包古图矿区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谱图

图2.包古图矿区岩浆热液系统演化示意图

流体包裹体一直是斑岩型矿床研究的重点之一,世界上大多数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氧逸度高,含有大量的CO2,温度和压力降低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近年来,地质地球所申萍副研究员及其团队选择位于中亚成矿域腹地的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矿流体组成和演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是揭示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矿床形成与演化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他们通过包古图斑岩铜矿床岩浆-热液成矿流体系统的岩相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理清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组成和演化,结果表明:包古图斑岩铜矿床晚岩浆阶段和钾化阶段成矿流体均富集甲烷,形成了铜金矿化,绢英岩化阶段成矿流体富集甲烷,并有少量CO2,形成了铜钼矿化,在此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具有很小的波动,成分从NaCl–H2O–CH4体系转化为NaCl–H2O–CH4–CO2体系,导致了Cu–Mo–Au沉淀。成矿流体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气体CH4,成矿温度和压力具有很小的波动,形成了包古图斑岩铜-钼-金矿床。这一认识与世界上大多数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组成和演化不同,反映了新疆西准噶尔斑岩铜矿床特殊的岩浆-热液流体成矿条件,这一成果为中亚成矿域斑岩铜矿床成矿理论的创新提供了资料。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6月出版的国际著名地学刊物Chemical Geology (Shen et al. 2010. Methane-rich fluid evolution of the Baogutu porphyry Cu–Mo–Au deposit, Xinjiang, NW China. Chemical Geology, 275: 78–9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