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内容
|
报告人
|
主持人
|
09:00-09:20
|
领导讲话
|
郭敬辉
|
09:20-10:00
|
大陆生长与板块构造起源(主旨报告)
|
翟明国
|
10:00-10:15
|
合影/休息
|
10:15-11:15
|
第
一
课
题
|
大陆地壳生长-稳定化与早期板块构造的启动(总结)
|
赵国春
|
李献华
|
华北克拉通南缘古元古代早期低δ18O岩浆作用成因
|
周艳艳
|
印度达瓦克拉通下地壳石榴辉石岩的成因及意义
|
苟龙龙
|
11:15-12:15
|
第
二
课
题
|
早期板块构造的变质-岩浆作用特征与动力学机制(总结)
|
郭敬辉
|
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中锆石的行为:来自U-Pb-Hf-O和微量元素的证据
|
焦淑娟
|
探索超高温麻粒岩中石榴子石的成因:以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东段土贵乌拉地区为例
|
黄广宇
|
12:15-13:30
|
午餐/休息
|
13:30-14:30
|
第
三
课
题
|
早期板块构造的浅层响应及其环境-成矿效应(总结)
|
彭澎
|
赵国春
|
胶-辽-吉构造带向蚌埠延伸:来自变质基底-表壳岩系及其变质作用的新证据
|
刘超辉
|
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的成矿效应—以中条山沉积岩型硫化物矿床为例
|
邱正杰、范宏瑞
|
14:30-15:30
|
第
四
课
题
|
大陆地壳演化与早期板块构造综合研究(总结)
|
翟明国
|
胶东栖霞地区中太古代—古元古代晚期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
万渝生
|
太古宙克拉通变质作用PT轨迹:顺时针vs.逆时针
|
魏春景
|
Delineation of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 North China Craton
|
Timothy Kusky
|
15:30-15:45
|
休息
|
15:45-17:30
|
课题互动与协调
专家指导与建议
|
翟明国
|
18:00-20:00
|
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