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活动
【9.8--16】斑岩Cu-Au-Mo成矿系统国际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2018-03-27 | 作者:矿产室 | 【 】【打印】【关闭

     

   

   亚洲东部特别是中国大陆具有小陆块、多缝合带、软碰撞、多旋回缝合的特点,并受到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的作用。微、小陆块的软碰撞和多旋回缝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和多旋回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是其非常重要的特征。中国东部中生代主要表现为受特提斯、太平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及华南-华北碰撞所联合形成的活动陆缘,燕山造山作用是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最重要的地质事件,形成复杂多样的中国东部构造-岩浆-成矿景观。 

  位于我国北方造山带及周边邻国的中亚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和环太平洋成矿域产出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矿化类型多样,斑岩铜、斑岩钼、斑岩金及斑岩铜-钼(金)和浅成低温金银矿均普遍发育。这些矿床形成于增生造山、碰撞造山和后碰撞陆内伸展、复合造山等多种构造环境,具多期、多类型叠合成矿特点。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亚成矿域斑岩大规模成矿97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等一系列资助,对中亚成矿域(西段、中段和东段)、特提斯构造域多期增生和印-亚大陆碰撞造山阶段、西太平洋构造演化阶段、各典型斑岩矿床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斑岩成矿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壳幔作用过程、岩浆-流体演化、成矿物质来源和富集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为进一步厘清不同类型斑岩矿床与地球动力学过程之间的关系,阐明斑岩岩浆系统和流体系统演化对金属元素聚集、运移和沉淀的制约机制,揭示重大深部壳幔事件和斑岩矿床大规模成矿的耦合关系,查明金属省分区、规模与品位的控制因素,为进一步凝练斑岩成矿系统大规模成矿机制这一核心科学目标,拟召开斑岩Cu-Au-Mo成矿系统国际会议本次会议将搭建一个平台,充分交流三大成矿域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成矿系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共同切磋、相互学习,推动斑岩成矿系统找矿勘查工作。热忱欢迎各科研专家、青年学者和学生踊跃参加。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协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 

会议主席:秦克章高俊,侯增谦 

委员:Bernd LehmannJeremy RichardsPeter HollingsDavid CookeBrent McInnesZhaoshan ChangJamie WilkinsonRichard TosdalJeffrey HedenquistChritoph HeinrichKeiko HattoriDash ButulziiYusushi WatanabeAkito ImaiAntonio ArribasEduardo CamposMassimo ChiaradiaNoreen Evans肖文交,王涛,毛景文,徐备,孙卫东,陈衍景,张招崇,范宏瑞,周涛发,倪培,周建波,李建威,毕献武,刘永江,曾庆栋申萍,孙景贵,徐兴旺张连昌,陈华勇,谢桂青,万博,王博,赖勇,许文良,任云生,朱永峰,薛春纪,刘家军,王强,梁华英,李晓峰,武广,江思宏,杨志明,谢玉玲,李诺,李金祥,王瑞,蓝廷广 

秘书处:曹明坚赵俊兴李继磊 

会议时间:201898-16(7号报到,报告会8-9号,会后考察10-16) 

会议地点:北京 

会议研讨专题: 
1)斑岩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中亚造山带、特提斯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俯冲-碰撞-伸展-复合造山); 
2)中亚成矿域斑岩成矿作用(巴尔喀什准噶尔天山、南蒙古华北北缘、大兴安岭及邻区) 
3)斑岩成矿系统的深部岩浆过程、流体出溶与成矿机制 
4)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成矿系统:样式、结构与勘查标志 

会后考察路线: 
1)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铜山-争光-岔路口等斑岩-浅成低温铜--钼矿床; 
2)大兴安岭南段毕力赫-车户沟-白音诺尔等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金--银铅锌矿床; 
3)满洲里乌奴格吐山-甲乌拉-查干斑岩-浅成低温铜钼-铅锌银矿床。 
(具体考察路线介绍、安排和考察经费见后续通知) 

会议交流方式: 
会议交流分邀请报告(国际和国内邀请专家6-8位)、会议报告和展板三类。 
邀请报告和会议报告发言时间分别为30分钟和20分钟,其中报告时间分别为25分钟和15分钟,讨论5分钟。 
图版展示内容每位交流着1-2个版面(长120cm × 90cm)。 

会议论文摘要: 
会议论文摘要限A42页内(1000-3000字,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提交论文摘要Word格式,作为第一作者每人限2篇。 

会议费用及缴纳方式 
国内参会人员注册费1200元(学生600元) 
国外参会人员注册费300美元(学生150美元) 
会议注册费包括:场地租用费及会议期间伙食费等。 
注:学生注册时需要出示学生证,博士后不再具有学生身份。 

重要日期(Deadlines): 
(1) 报名截止日期:2018531 

First name 

Surename 

Section 

Country/Region 

Email 

Theme 

Field trip 

  

  

  

  

  

  

  

(2) 2号通知发布日期:2018615 
(3) 摘要截止日期:2018715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曹明坚  Email: caomingjian@mail.iggcas.ac.cn 
赵俊兴  Email: junxingzhao@gmail.com 
李继磊  Email: lijilei@mail.iggcas.ac.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