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建议留言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研究队伍
科研系列
技术系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队伍

姓名 江茂生 性别:
职称 副研究员 学位 博士
电话 010-82998129 传真: 010-62010846
Email: msjiang@mail.iggcas.ac.cn 邮编: 100029
地址 北京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更多信息:
 
简历:
江茂生,男,汉族,1963年9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地层古生物学、沉积学专业,国际沉积学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室副研究员。
1981.9—1985.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地层古生物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5.9—1988.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系地层古生物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8.7—1990.9 北京海淀大地矿业公司工作。
1990.9—1993.7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沉积室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3.7—1997.9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1997.10-2005.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
2005.11—2006.10德国Erlangen-Nuremberg 大学访问学者。
2006.11-现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
 
学科类别:
地质学
 
研究方向:
沉积学
 
职务:
 
社会任职: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课题:
① 1995.1—199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体系及控制因素研究”项目负责。
② 1995.6—1998.6 中科院院长基金“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旋回沉积及海平面变化研究”项目负责。
③ 1998.6—2000.1 塔里木油田科技公关项目“轮南油田及其周围地区三叠系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构造演化研究” 项目负责。
④ 1999.1—200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水碳酸盐沉积型式与海平面变化关系研究”项目负责。
⑤ 2002.4—2003.6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三级专题“库车坳陷白垩系地面露头调查及储层精细建模研究” 项目
负责。
⑥ 2006.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塔中地区奥陶纪碳酸盐台地-混积陆棚演化及动力学机制”项目负责。
⑦ 2008.8-2011.12 国家863重点课题“二氧化碳的封存技术”之专题:“二氧化碳储气库储层描述技术”, 专题负
责。
⑧2013.1-201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南中-晚奥陶世古海洋环境演化的沉积地球化学记录” 项目负责。

参加课题:
① 1993.7—199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北西南典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模式研究”, 主要参加者。
② 1995.1—199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湘桂地区泥盆纪台地碳酸盐旋回沉积,台地演化及模拟研究”, 主要参加者。
③ 1995.6—1998.12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之四级专题“塔里木盆地各层系古水深古气
候研究”, 主要参加者。
④ 1997.6—2001.6 中科院重大项目“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之二级课题“大别造山带周围盆
地的形成演化及其与造山作用的构造耦合关系和动力学机制”,主要参加者。
⑤ 2008.10-2010.12. 国家科技重大专向项目“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之子课题“塔里木盆地深层白云岩储集体
形成的主控因素与发育规律”,主要参加者。
⑥2010.1-2011.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项目“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物碎片的鉴别及其在沉积储层研究中的意义”,主要参加者。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1)江茂生,陈其英,湘黔地区奥陶纪岩相及生物古地理,在叶连俊主编,生物成矿作用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19-29。
2)江茂生,何心一,1994,中国早石炭世四射珊瑚动物地理分区。地质科学,1994,第3期,228-235。
3)江茂生,湘黔地区奥陶纪红花园期及宝塔期岩相古地理及碳氧同位素特征。岩相古地理,1994,第6期,44-48。
4)江茂生,1995,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第6期,551-554。
5)江茂生,沙庆安,华北地台下中寒武统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沉积学报,1996,第14卷增刊,63-74。
6)Jiang MaoSheng, Sha Qinan, Algal limeston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f the Zhangxia Formation(Middle Cambrian),North Jiangsu and West Shandong region.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1996,105-110.
7)江茂生,沙庆安,鲁西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藻灰岩及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1996,第5期,12-17。
8)Jiang MaoSheng, Mixed siliciclastic-carbonate sedimentations during the Lower-
Middle Cambrian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1997,6(3):  361-370.
9)江茂生,湘黔地区中奥陶世海平面上升的沉积响应, 地质科学,1998,33(1):93-101。
10)江茂生,朱井泉, 李学杰,深水碳酸盐沉积研究进展,《古地理学报》,2001,3(4):61-68。
11)江茂生,朱井泉,陈代钊等,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碳、锶同位素组成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中国科学,2002,32(1):29-36.
12)Jiang MaoSheng, Zhu jingquan Chen daizhao,Carbon and strontium isotope variations and responses to sea-level fluctuations in the Ordovician of Tarim Basin. Science in China, 2001, 44(9): 809-816.
13)李学杰,江茂生,南海西沙海槽末次冰期以来浮游有孔虫与表层水温,中国科学,2002,32(1): 29-36.
14)Jiang MaoSheng, Li Xueji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f the Xisha Trough, South China Sea since Last Glaciation. Science in China, 2003, 45(1): 2-9。
15)李任伟,江茂生,李忠等,大别山北麓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岩石学报,1999,15(4):623-629。
16)李任伟,李忠,江茂生等,合肥盆地碎屑石榴石组成及其对源区恢复和地层对比的意义,中国科学,2000,增刊,91-98。
17)Daizhao Chen, Maurice E. Tucker, Maosheng Jiang and Jingquan Zhu, Long-distance correlation between tectonic-controlled, isolated carbonate platforms by cyclo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the Devonian of South China, Sedimentology, 2001, 48(1): 57-78.
18)Chen D, Tucker M E, Zhu J and Jiang M, Carbonate sedimentation in a starved pull-apart basin, Middle to Late Devonian, south Guilin, South China. Basin Research 2001,13(2): 141-167.
19)Daizhao Chen, Maurice E. Tucker, Jingquan Zhu, and Maosheng Jiang, Carbonate platform evolution: from a bioconstructed platform margin to a sand-shoal system ( Devonian, Guilin,  South China) Sedimentology, 2002, 49(4): 737-764.
20)Sun, Jimin; Jiang, Maosheng, Eocene seawater retreat from the southwest Tarim Basin and implications for early 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Pamir Plateau. TECTONOPHYSICS, 2013, 588: 27–38. 
21) Dong ShaoFeng; Chen DaiZhao; Qing HaiRuo; Jiang MaoSheng; Zhou XiQiang, In situ stable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dolomitizing fluids for the hydrothermally-originated saddle dolomites at Keping, Tarim Bas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 58(23):2877-288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9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