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科学传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媒体扫描
【中国海洋报】赢得大陆架划界的国际话语权
2016-01-25 | 作者:转自:中国海洋报 | 【 】【打印】【关闭

2016-01-19  来源:中国海洋报    

  时间回溯到2013815日,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其时,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会议室里,一场《中国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陈述刚刚结束。委员们纷纷起身与中国代表团握手祝贺,界限委员会副主席帕克教授,直言此次陈述是同类划界陈述的范例。说得高兴的帕克教授没有注意到,界限委员会主席奥斯卡教授已在旁边站立良久,等待与中国科学家握手。奥斯卡事后对中国提出的划界地质标准和模型积极评价,认为是对大陆架划界理论的重大贡献。 

  代表我国进行科学陈述的,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家彪。他的陈述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在国际社会上表明——中国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至冲绳海槽,海槽轴部的最大水深点连线为中国东海大陆架的外部界限。 

  这是中国首次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东海大陆架划界主张的具体位置,在科学上无懈可击。李家彪说,这也是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首次应用。 

  201618日,中国海大陆划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缘起 

  什么是大陆架划界呢?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李家彪院士首先为记者做了个科普。 

  大陆架是陆地在海水以下的自然延伸。在法律上,大陆架和领土、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不是一回事。通俗来讲,专属经济区宽200海里,包括海底和上覆水域,而大陆架主要指海底,它的上覆水域是公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宽大陆架国家可以扩展200海里之外的大陆架的海底管辖权。李家彪解释,沿海国要想拿到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就要将有关的科学信息和资料提交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定。 

  资源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国家利益,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其竞争激烈可想而知。1999年,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依据《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在2009年之前提交划界案申请,否则视为弃权。 

  也就是说,依据《公约》拓展海洋版图,这是各国的最后一次机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沿海大国纷纷斥巨资开展划界研究。 

  2001年俄罗斯提交第一份大陆架划界案以来,大陆架的争夺已成为蓝色圈地运动的新热点。据统计,目前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共收到61份划界案和45份初步信息,这些划界案主张的外大陆架总面积约合2600万平方公里。 

  在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有52%存在划界争议,开展大陆架划界研究迫在眉睫。 

  大陆架划界,是一项新兴的跨学科研究。之所以这样说,从委员会的发展历程可见一二。 

  《公约》于19821210日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1994年生效,已获150多个国家批准。我国于1998年加入。1997年,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成立。1999年,形成科学技术指南,对《公约》76条作了一个宽泛的解释。此后,为了作出更为科学的解读,又编写了《大陆架外部界限——科学与法律的交汇》。而俄罗斯提交的第一份划界案,目前还在审议中。 

  这些都说明,对于怎么划界,从国际上来看,一直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作为依据。 

  所以说,我国开展大陆架划界研究,与世界是同步的,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咨借鉴。李家彪说。 

  攻坚 

  据李家彪查证,2000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召开公约第76条对我国大陆架划界的影响研讨会,是我国关于大陆架划界研究最早的研讨会。 

  吴自银是海洋二所研究员,也是此项目的第四完成人。他告诉记者,我国的大陆架划界研究,一开始就面临三大难题: 

  理论上,东海冲绳海槽是初始扩张的弧后盆地,国际上缺乏相应的划界理论。如何寻找国际认可的地质证据与模型是首要攻克的难题。 

  方法上,在我国东海复杂的弧后地区,常规划界方法无法准确、自动识别重要界限。现有划界地形数据误差大,敏感区无法再测,必须独创专门方法。 

  设备上,受深海水层衰减影响,传统的船载探测设备无法准确提示复杂的洋陆边界,必须坐底观测,研发海底地震仪等系列新型海底地球物理设备。 

  3个难题,基本上就是一个新学科所要做的全部内容。吴自银说。 

  2002年,我国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专项研究正式启动。到2008年,经过两期973项目的积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还有中科院等相关学科的优势单位集中投入这场战役,李家彪作为专项首席科学家协调并带领着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奋战海上,整个专项光外业调查部分就历时2100余天,先后投入大型调查船27艘,完成综合航次138个、测线85万公里,相当于围绕赤道转了21…… 

  完成了外业调查,获取了海量数据,项目进入了编制划界案的阶段。李家彪与全国优秀专家学者组成划界团队,夜以继日进行最后的攻关,对数以万计的文件、图像、数据进行反复核对、处理,常常一干就到后半夜。2013年的夏天,李家彪将浙江省给予本省特级专家的疗养周全部贡献给了划界案,闭门写作一周后,他完成了最后的陈述方案。 

  在李家彪等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创立了弧后盆地大陆架划界地质理论,奠定了大陆架划界地质理论基础;创建识别方法,有效解决复杂地貌条件下大陆架外部界限点的确定问题;发明了重构方法,攻克了假地形改正的国际难题;研制了多功能海底地震仪等地壳深部探测的系列成套设备;研发了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为我国大陆架划界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 

  这是一个学科交叉的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负责法律陈述的国家海洋国际合作司司长张海文,与负责科学陈述的李家彪互为外星人,双方都听不懂对方的专业术语。经过几年的紧密合作,法律专家与科学家互相学习,不断磨合,才有了联合国舞台上的精彩陈述。 

  这是一个众志成城的成果。项目第一完成人李家彪全面负责我国大陆架划界工作。第二完成人刘保华研究员研制多种型号的海底探测设备,参与完成我国大陆架划界方案。第三完成人郝天珧研究员研制系列OBS设备,实现地壳深部探测规模应用。第四完成人吴自银研究员研发大陆坡脚自动识别方法和划界软件系统…… 

  2012年,项目编制的东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部分划界案经我国政府提交联合国。 

  2013年,李家彪院士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顺利完成科学部分的技术陈述,得到划界委员普遍赞誉。 

  帕克教授评价:东海划界案是弧后盆地划界的范例,划界理论在西太平洋具有普遍意义。 

  刘光鼎、刘楠来、丁一汇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评审认为:制定东海大陆架划界方案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大成果,具有开创性。 

  应用 

  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不仅仅应用于维护国家主权权益,还影响着国际划界事务。 

  某国划界案提出申请面积74万平方公里,联合国界限委员会按照我国研究并提出的划界理论,核准面积仅为30万平方公里,维护了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海底的权利。 

  2010年起,我国创建了大陆架划界全球高峰论坛,汇聚联合国三大机构及全球划界专家,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这个迄今已成功举办4届,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战略所共同发起的高峰论坛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个让科学与法律专家汇聚一堂的舞台,全球大陆架划界专家都心向往之。 

  项目不仅应用于大陆架划界,也广泛应用于国际海底矿区的申请。 

  2005年以来,也是由李家彪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中国大洋中脊综合调查研究,通过全球大洋中脊科学调查,实现国际海底硫化物找矿重大突破。我国成为第一个向联合国递交硫化物这一矿种申请的国家。目前,我国在印度洋取得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条件优越,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而大陆架划界系统则应用于我国国际海底申请矿区的风险评估,避免申请矿区落入国外大陆架划界区域。 

  该项目技术在全球大陆架划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正成为我国开展国际海洋合作极具价值的资源。2012年,海洋二所科研工作者利用大洋一号科考船,完成了中国和尼日利亚首次联合海洋调查,勘测尼日利亚大陆架情况。 

  李家彪率团到塞舌尔洽谈合作海洋调查事宜时,对方高度重视,多名高级官员全程陪同。非洲各国对自身大陆架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而大陆架划界又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所以殷切希望中国提供帮助。李家彪说,目前已与非洲和印度洋国家签订了大陆架划界合作协议。 

  国际合作的意义,既是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从科学上来说,也是对我们现有项目成果的验证和修订。海洋二所研究员唐勇告诉记者,今年6月份,他们即将起程赴莫桑比克、毛里求斯,开展新一轮的大陆架划界合作。 

  大陆架划界是国家长期重大需求,项目不仅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一支多学科研究队伍,是项目成果之外的另一大收获。李家彪说,团队是国家海洋划界的核心智库,海洋科技工作者将再接再厉,不断创新科技手段,为我国周边复杂划界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