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科学传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媒体扫描
【中国有色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专家对喀拉通克硫化铜镍矿区地质勘探“把脉会诊”
2015-06-02 | 作者:转自:中国有色网 | 【 】【打印】【关闭

2015-06-01 09:05:00 来源:中国有色网  作者:窦武兵 王新宏  

  导读: 522日,喀拉通克硫化铜镍矿区物探资料复核和二次开发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旨在实现矿区外围及已知矿床深部找矿新突破。  

 

  522日,喀拉通克硫化铜镍矿区物探资料复核和二次开发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旨在实现矿区外围及已知矿床深部找矿新突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受喀拉通克公司委托,邀请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勘探地球物理专家刘士毅、中国地质调查局原总工办主任王保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吕志成及来自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及相关地勘单位十多名专家针对矿区物探资料进行了研讨。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源发展部副经理党新生,喀拉通克公司总经理董国庆、地测科科长王勇等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喀拉通克公司地测科王勇首先对喀拉通克铜镍矿外围及已知矿床深部地质勘查工作做了汇报,重点就2010年以来矿区开展的1:10000重磁扫面物探工作,11千、12千重磁精测剖面工作以及在矿区63103勘探线进行的浅层地震剖面测量工作做了介绍。同时对矿区主要异常区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坑内钻探验证成果、地表钻孔(Y5岩体)验证成果和矿区外围异常区的验证情况做了阐述,并对矿区外围和已知矿床深部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做了部署。 

  随后,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所地震方法研究员徐明才对矿区Y3岩体63勘探线和Y5岩体103勘探线布置的高密度浅层地震剖面测量工作做了详细介绍,并根据浅层地震测量解译成果对深部岩体构造、地层分布已经地球物理特性进行了推测说明。另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刘天佑教授、杨宇山博士对喀拉通克铜镍矿区重磁资料的二次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重点就矿区收集的4条勘探剖面、重力反演到重磁联合反演以及物性反演情况做了详细阐述。最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克章对喀拉通克铜镍矿所承担的科研工作从矿床的成矿构造、岩浆通道、矿石的基性程度以及金属硫化物珠滴构造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矿区深部存在超基性岩(矿)体可能性非常大,今后应继续加强科研工作,做好地质与物探工作的有效结合,以便精确定位验证孔位。 

  汇报结束后,与会各位专家就喀拉通克铜镍矿区地质找矿工作从地质和物探工作及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地质调查局原总工办主任王保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吕志成、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杨生教授、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技术方法处副处长颜廷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浅层地质专家梁光河、瞬变电磁专家薛国强研究员分别从地质、重力、电磁和地震角度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勘探地球物理专家刘士毅在听完矿区地质勘查工作汇报后,认为喀拉通克铜镍矿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并对矿区物探资料中的重力异常、磁异常和地震工作进行了解析,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矿区Y5岩体深部新发现岩体的进一步追索提出物探工作的方法:针对这一地区岩体物性变化比较大的特点,首先得做重磁推断深部有没有岩体,且重磁工作应严格按实测地层或地质体的物性、深厚度来计算剩余异常;然后再补做其它物探方法(电法AMTCSAMT、浅层地震方法),观察岩体的矿化情况如何,在岩体范围之内推断的异常区再开展钻探工作,见矿的把握就比较高。 

  喀拉通克公司总经理董国庆对各位专家参与喀拉通克铜镍矿区地质找矿工作的评审和论证表示感谢。公司将组织人员针对各位专家从不同的专业、不同角度对地质勘探工作提出的意见、想法和解译进行论证;并希望各位专家对提供的资料能够做进一步的解析,也希望公司能够与各单位、各位专家保持长期的沟通和合作。最后,董国庆总经理邀请各位专家有时间到矿区来指导工作。吕志成副总工表示,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科院地球与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将尽最大可能的做好矿区找矿方面的咨询工作,并对指导矿区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