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科学普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金羊网】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发现八十周年纪念大会
2017-05-15 | 作者:转自:金羊网 | 【 】【打印】【关闭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7-05-14 21:40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  

  金羊网讯 记者赵燕华,通讯员如春、文祥、林楷报道:广州这座城市经过沧桑巨变,已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美丽花城,而只有七星岗这座古老山冈,仍伫立城市一偶,注视着羊城六千年的海陆变迁。今年5 月14 日,为中山大学教授吴尚时发现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八十周年,恰逢“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一期工程建成之际,专家、学者群贤毕至荟萃七星岗下,举行“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发现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并进行现场考察及昊尚时教授塑像揭幕仪式,共同探讨海蚀地貌的前世今生,论证这里千年的世事沧桑。 

  此次活动由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牵头,联合广东省地质学会、广东省地理学会和广东海洋学会共同主办,中山大学的地理科学、地球科学、海洋科学二个学院承办及广东省科学院、高校、地质、海洋等部门系统协办。 

  见证羊城六千年海陆变迁  80年前古海遗址“浮”出水面  

  八十年前(1937 年5 月14 日) ,吴尚时教授在广州市海珠区七星岗南麓,发现了一组海蚀地貌:在一片裸露的红色岩系砂砾岩陡崖前面连着一片宽敞的海蚀平台,陡崖下部有一连串半米深左右的海蚀洞,使上部成为额状突出,高约2米。这些海蚀崖、海蚀洞穴和海蚀平台是六千年前海浪拍击冲蚀而成的遗址,说明当时南海海岸就在这里,前面大片农田绿野原是汪洋大海。 

   

  七星岗古海岸地貌体系的发现和确证,充分说明了海岸曾经到达目前已远距海岸上百千米的广州城郊,有力地支持了柯维廉的海水曾深入珠江口内并发育三角洲的观点。 

  如今,广州地区的海岸线向南移动了约100 公里,这是珠江三角洲首次发现也是迄今发现最早期并深入内陆的古海岸地貌,是目前世界上少数深入内陆的难得的古海岸遗址之一。在此之前,地理学家们普遍将意大利距今海岸50 公里的波河海蚀遗迹视为海面从大陆退出的最大里程,七星岗古海岸遗址距今海岸100 公里,因此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堪称“国宝级”以至“世界级”的海蚀遗迹。该遗址发现时不仅有海蚀地貌,还有堆积性海岸地貌 (海积地貌) ,为一套保持相当完整、特征典型的古海岸地貌系统,见证了广州附近沧海桑田历史和现代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是世界罕见的具有重要地学研究和地学科普价值的海蚀遗迹。 

   

  围绕七星岗古海岸系统的各种研究,对于广州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物抗震标准的确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早期记录显示,七星岗海蚀平台往西南还可见断断续续近似的平台和大小不等、高度相近的海蚀刻痕。七星岗海蚀遗迹以东1500 米,有长约400 米、宽约100 米,发育良好、高度相近的海成沙堤。但这些古海成地形被后来城市建设所破坏,只有七星岗海蚀崖被较完整保留下来,也足以证明七星岗曾经是距今约6000 年前的古海岸线位置所在。 

  保护古海岸遗址推动了几十年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的发现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几十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地学界的专家、教授为保护、开发利用古海岸遗址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努力。古海岸遗址的兴衰,牵动了专家们的心,不少有识之士为保护遗址而奔忙。在省、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终于建成今日的“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 

  据资料显示,1956年,曾昭璇教授考察七星岗后,立即报告时任广州市长朱光。七星岗被列入广州市政府重点保护单位。1983年,七星岗遗址被正式列为广州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地理学会等申请并获得拨款,重建围墙,建亭、立碑。1987 年,海珠区科协、文联等召开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发现50 周年纪念活动,时任市委副书记张汉青,副市长石安海分别作出批示,要保护遗址。 

  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风起云涌,七星岗遗址被人遗忘,周边被侵占了。2003年,省地理学会向市政府呈送《保护七星岗古海岸遗址》 的公函。2007年和2010年,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中科院院士刘嘉麒等百余名专家考察后,先后紧急呼吁保护七星岗遗址。 

  但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周围的大片农田已被高架桥、高楼大厦、民工窝棚、废品收购站、垃圾厂和化工厂包围。遗址杂草丛生,珍贵的海蚀崖等遗迹己被风化剥蚀得厉害。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围墙、纪念亭均己残缺不全。著名金石学家商承祚题写的“古海遗址”石碑的字已经褪色。保护与建设好古海岸遗址己迫在眉睫。 

  2011年,省政协委员、杨木壮教授提交《保护七星岗古海岸遗址》提案,市国土局召开专家座谈会。同时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相继发出“抢救七星岗遗址”的呼吁。市政府有关部门下达了周边建筑项目停工的通知。2012 年,广东省地质学会原副理事长、广东省地质局原副总工程师杨超群教授,省地质学会会员、广州地理研究所李平日教授等8 位地学界老专家,致函主管国土、地质工作的许瑞生副省长,要求“抢救七星岗遗址”。许瑞生批复:“请省国土厅予以支持。请广州海珠区政府切实做好保护和利用的相关工作,确保这一广州难得的古海岸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广东省地质学会也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学术研讨,在媒介进行宣传,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但一直未付诸行动。 

  投1亿建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和湿地公园 

  2015年,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住杨木壮教授等五位专家,直接给陈建华市长去函,引起了市长的高度重视。当年6月,时任市长陈建华亲自组织现场地质考察之后,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会上,成立古海岸遗址保护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分别由陈建华市长和杨木壮教授任组长,布置了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保护与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科学公园建设规划为三期工程,一、二期为地质遗迹及其周围环境建设,三期为在公园中建立地质博物馆。 

  2015年7月,陈市长主持市政府专题会议,听取科学公园规划报告。2015 年9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向海珠区拨款一亿元,分为三期建设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和湿地公园。2016 年6月,科学公园经过历时一年时间的建设,一期工程核心区工程已竣工,广州市海珠区建设局主持召开了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咨询论证会议,省地质学会、海珠区政府、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及有关人员共18 人参与现场考察和咨询论证,这是该科学公园一期工程竣工即将开园之前的一次重要的专家论证会议。 

  七星岗古海岸系统以其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而引人注目,加以临近市中心区,自发现以来即成为各大专院校地质、地理、海洋及河口海岸学等学科从本科到博士学生的实习基地,数代学人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与心血。许多中学地理课外活动也选择此地进行,年轻人直接感受广州沧海桑田巨变,受到科学的启蒙。 

  珠江三角洲史前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七星岗古海岸遗址为珠江三角洲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时空坐标,是地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关心的交汇点。围绕七星岗古海岸系统的各种研究,包括构造升降、形成年代、海平面变化、河口演变、波浪侵蚀作用等,结合广州地区地震历史记录,对于广州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物抗震标准的确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了解,科学公园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可望不久向社会公众开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