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科学普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新华社】地球日:爱你亿万年
2017-04-24 | 作者:转自:新华社新媒体 | 【 】【打印】【关闭

发布日期:2017-04-22  来源: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广州)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图片由中国地质博物馆提供 

  “闻听远古时期的鸟语花香,感受地壳变动时凝固的永恒,你会为沧桑变化所震撼,更会为生物的灭绝而惋惜。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在第48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著名古生物学家孙革这番话,饱含穿古越今的深情。

  地球生命演化史的重大事件,在我国都能找到充足的化石证据。最古老的“中国故事”亘古如新。

  地质之光 气象万千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最宝贵的档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保护好、研究好这些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说,地层古生物学是地质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引领学科,有着百年历史与辉煌,很多地学先辈,如李四光等都在古生物化石研究领域获得了突出成就。

  作为世界恐龙大国,我国共发现229种恐龙化石,位居世界第一,其中145种发现于最近20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说,古生物化石是一种带有生命印记的特殊的石头,是一种最具科学价值、最珍贵的观赏石,能够讲述生命演化的故事。

  辽宁西部、山东山旺、云南澄江、贵州关岭等生物群闻名遐迩;内蒙古、云南、河南、甘肃等地大量恐龙化石的集中发 现震惊世界;澄江距今5.3亿年化石群,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理论提供了大量证据,堪称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辽西“带羽毛恐龙”,使鸟类起源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中华古果的发现世界瞩目;热河生物群,坐实了由龙变鸟的进化论,改写了恐龙灭绝的理论……我们正在改写人类史、生命史、地球史。

  科学保护与研究的价值要得到最高重视,而化石之美,鬼斧神工,水墨难及。这种历尽沧桑而不变的美,所有的人都可以一眼看懂,一方化石,气象万千。

   

  含胚胎恐龙蛋窝化石 

  保护古生物 走进古村落 

  3月31日,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授予赣州“中国恐龙之乡”称号。目前赣州盆地已发现恐龙化石产地21处,累计发现恐龙蛋化石3300余枚以及大量恐龙骨骼化石,斑嵴龙、中国赣南龙、赣州江西龙、江西南康龙、南康赣州龙、中华虔州龙等均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化石。

  赣州地区以恐龙与恐龙蛋共生保存为特点,有很大一部分恐龙蛋发现胚胎骨骼,为建立恐龙与恐龙蛋之间的联系,提供了难得的古生物学材料。作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精准扶贫赣南老区的一项成果,赣州恐龙文化可望与赣南石窟丹霞温泉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融为一体,推进赣州精准脱贫。

  从山东莱阳、贵州兴义、云南罗平,到辽宁义县、河北泥河湾、平泉,“化石村”如雨后春笋。这是指具有化石资源产出、保护研究基础和一定乡风民俗,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下,由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认领并支持建设的村落,一村一馆、一村一站、一村一品、一村一游、一村一乐,增强了当地人的保护意识,促进了生态文明,推动了精准扶贫。

  

  走向远古,让我们开始吧 

  地质工作者、业余爱好者以及摄影家常说,走近大山岩石,投入古生物保护和研究,除了喜欢学习热爱自然,并不需要太多。在这一领域,一生付出犹嫌不够,一次发现就能一夜成名。

  2016年底,“恐龙达人”邢立达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的瑞安·麦凯勒教授科研团队,在一块琥珀中发现了一段完整的恐龙尾巴标本,使人类首次有机会一睹恐龙生前的真实面目。这一发现引爆全球,2016年12月9日凌晨1点,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生物学著名刊物《当代生物学》,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国家地理、朝日新闻等媒体将其搬上了新闻头条。 全球最大的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自然史网站EarthArchives评选2016年全球13个最重大的化石发现,恐龙尾巴与古鸟翅膀并列第一。“真正的科学研究99%是非常枯燥而艰难的,我们总是在泥浆和大雨中敲击着岩层,在铁板烧一样的岩壁上临摹标本……”邢立达说,恐龙科普不是让人知道什么恐龙最大、什么恐龙最厉害,而是传达一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地球已经有46亿年历史,在漫长演化中,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无数奇美风景。国土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苏德辰每次出野外都随身携带两个相机。10多年来,他积累了40多万张照片,出版的《地质之美——经典地貌》一经问世便荣获国土资源优秀科普图书荣誉。

  这里气象万千,一砂一世界,一石一天堂。

  

鹦鹉嘴龙化石 

  地质遗迹是记载地球历史的“教科书”,破解地球奥秘的“密码”。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善待地球,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遗迹保护的关系,考量着我们对地球历史的态度。

  相对于地球进化史,人类几百万年进化史不过是沧海一粟。要像敬畏人类历史那样敬畏地球历史,像讲述中国故事那样讲述地球故事,激发人们对探求地球未知的兴趣,加深人们对地球历史的认知,解读地质遗迹包含的未来信息。

  “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珍稀的地质遗迹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贵财富,也是从不止息的生命,跨越时空呼吁着谦恭与珍惜。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