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科学普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第二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简介
2013-10-12 | 作者: | 【 】【打印】【关闭

2013-10-11 | 来源: 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

  1.科技场馆类

  江苏常州中华恐龙园。地点:江苏省常州市。简介:江苏常州中华恐龙园筹建于1997年,于2000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约600亩,是一座以恐龙为主题,融博物、科普、娱乐、休闲及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公园,被称为“东方侏罗纪”。其中中华恐龙馆是中华恐龙园的核心和灵魂,以古生物的发生、演化和灭绝为线索,旨在弘扬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新自然观。中华恐龙园坚持不懈地围绕“恐龙文化”这一核心竞争力,以“科普+旅游”的全新运营模式,将恐龙园打造成一座科普性强的主题公园和游乐性强的科普教育基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科普馆。地点:江苏省常州市。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科普馆是江苏省唯一一个建于小学的地学科普基地。整个科普基地占地3000平方米,主要设施有江苏省人民政府实施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工程”的1号标-马杭基岩标。基地以“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珍爱地球资源环境”为理念,以独特的石类展览和地质科普为载体,展示了地球的层圈结构、岩石的类型、生命的演化历程等内容。基地内的地面沉降模型,形象生动地演示了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机理。另建有科普馆及配套设施、临时展厅、科普报告厅、活动室、图书馆、实验室、资料室等配套专用室,各室都配备了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设备。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雨花石文化博物馆。地点:江苏省南京市。简介: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雨花石文化博物馆坐落在1924年世界地质大会所认定出产雨花石的“雨花台组”地质层上,是全国唯一的一座校园雨花石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设有三个展厅,一个固定展馆,一个临时展厅,一个固定科普长廊,总面积约580平方米,三个展厅成为学校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此外,本馆有馆藏标本170余件,馆藏展品(精品雨花石)330件。学生实验用雨花石200余件,各类雨花石出版物83种,700余件,是南京地区几十个石类展馆馆藏品最多的博物馆。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地点:安徽省合肥市。简介: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内科普教育设施先进,软硬件配套齐全,总建筑面积27995平方米( 其中老馆1500平方米, 新馆 26495平方米), 馆藏标本达5万件。常设有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和恐龙厅六个展厅。它是一个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安徽特色的地质古生物专业博物馆,是安徽省资源、环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是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是国土资源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集科研、科普、观赏、休闲、娱乐、赏石于一体的理想去处。

  紫金地质矿产博物馆。地点:福建省龙岩市。简介:紫金地质矿产博物馆占地面积1634㎡,展区分三层,布展面积为2866㎡,包括序厅、四个展厅和一个3D影视厅、临时展厅以及中庭,中庭走廊、主要楼梯间、库房、办公区域等。馆内陈列和展示了大量的地质矿产方面的模型景观和矿物、岩石、矿石、化石标本,并运用数字化、仿生、虚拟现实等声光电技术,让观众亲自去体验地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观众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典型金矿的形成条件,独特的黄金开采和生产流程。是目前国内企业建馆中规模大、综合性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学博物馆之一。

  中矿实景博览苑。地点:山东省招远市。简介:中矿黄金实景博览苑占地面积160亩,依托原罗山金矿的废旧厂房改建,于2009年8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博览苑由黄金博物馆、实景展示区、矿井体验区、餐饮宾馆服务区四部分组成。该博览苑是目前国内首座现代化元素最多、功能最全、规模最大以黄金科普为主题的旅游景点,注重于让大众了解黄金生产工艺及发展,由宋朝到现在的采金方法,面向社会大众宣传黄金在科技、航天、医药、饮食中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地点:湖北省武汉市。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是2003年新建成的现代化博物馆,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全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5千余平方米。馆藏各类地质标本3万余件,其中自然界极其罕见的珍品近3千件,如着名的黑龙江东北龙、和平永川龙、鹦鹉嘴龙等恐龙化石骨架以及各种珍贵的矿物、宝玉石、化石标本等。这里是全国大学校园内唯一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地点:四川省成都市。简介: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是一座以地学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10万余件各类标本藏品,每年接待观众达5万余人次,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馆内展品丰富,馆藏独特,以恐龙化石最为着名,同时还展出集科学研究和观赏珍藏为一体的各类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宝玉石和珍奇石等。博物馆除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还积极配合“博物馆日”、“地球日”、“国土日”等主题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地学科普教育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地点: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园区建有昆虫馆、动物馆、土壤馆、植物馆、中国农业历史馆等五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树木园、植物种质资源圃等。展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室外展示区6万平方米,收藏动植物标本180余万号,农史文物和农具2000余件,线状古籍5万余册,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农业主题博物馆群组。其中土壤博物馆收藏矿物岩石及土壤剖面2000余份,是目前国内收藏土壤剖面最多的专业博物馆。

  甘肃地质博物馆。地点:甘肃省兰州市。简介:甘肃地质博物馆由温家宝总理题写馆名,建筑面积12568㎡,布展面积4860m2,建有八个常设展厅,以地学知识展览为主题,介绍宇宙与地球、矿物岩石、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宝玉石以及甘肃的土地资源、地质环境、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等内容,体现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的特征。展览突出了甘肃的资源特征、人文特征和时代特征,弘扬了甘肃精神。

  宁夏地质勘查装备博物馆。地点:宁夏银川市。简介:宁夏地质勘查装备博物馆隶属于宁夏地矿局,于2009年11月建成。博物馆总面积42061平方米,其中室内展厅一座,建筑面积410平方米,展示馆藏品560多件;室外展区展示大型钻机等馆藏实物7台(套)。馆内藏品包括地质勘查、物探、测绘、实验测试仪器设备等“十一”类地质勘查装备。该博物馆坚持常年免费开放。

  李四光纪念馆。地点:北京市海淀区。简介:李四光纪念馆始建于1989年,是在纪念李四光诞辰100周年时在李四光故居基础上改建而成,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馆名。纪念馆以大量珍贵图片和实物资料展示了李四光把一生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科学的光辉历程。目前,李四光纪念馆已经成为了宣传和发扬李四光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传播科学创新思想的教育基地。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地点:北京东燕郊开发区。简介: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是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机构,中心独具特色的科普场所包括600平方米的地球资源展厅、200平方米科普长廊、15000平方米大型实物地质标本园、5300平方米岩心库以及科普活动室等。中心主要承担国家重要实物地质资料采集、管理、开发研究和利用,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与业务技术支撑,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同时还积极开展日常高校与社会人士的科普教育活动。

  2.资源保护类

  河北省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点:河北省阳原县与蔚县境内。简介:河北省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保护面积为1015公顷,分为下沙沟、郝家台、红崖和东窑子头四个分区。区内有国际第四纪标准地层、远古哺乳动物化石及象征古人类东方发源地和中华文明起点的众多遗迹遗址,因而是研究我国第三纪晚期及第四纪的地层、古生物、古人类、古环境、古地理及新构造运动等的天然地学博物馆。保护区建有管理站和多功能展厅,编印出版了《神奇的泥河湾》、《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等科普读物,并与当地中小学建立起长期联系,适时组织第四纪野外地质观测、标本采集、地学夏令营等科普实践活动。

  河北赞皇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简介:河北赞皇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的嶂石岩地貌以“三栈赤壁”、“Ω障谷连套”、“万丈红堎”着称,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成我国三大砂岩地貌。该公园以嶂石岩地貌地学特征为主,已开发科普线路5条,科普点121处,博物馆一座,是河北省着名的旅游景区与科普基地。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简介: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90年9月30日批准建立的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隶属于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保护区面积300平方公里,分为陆域和海域两部分,以沙丘、泻湖的海岸地貌着称。这里是目前我国文昌鱼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鸟类的王国,几乎全国1/3以上的鸟类都可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踪影是,“世界珍禽”黑嘴鸥的主要栖息繁殖地之一。科普基地主要以科普展厅、科普长廊、野外教学实习基地、网站、标识系统等部分组成。

  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点:山西省壶关县。简介: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以峡谷群构造地貌、水体景观、典型地质剖面为主体,以人文历史和生态并重,集科学研究普及和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公园从山西高原自西而东,蛇曲盘桓,延长达46.6km,横断太行山,峡谷主要发育在中元古界紫红色石英砂岩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中,沿峡谷穿行有宽十余米至数十米的障谷式一线天,分为王莽峡、八泉峡、红豆峡、五指峡、青龙峡和地质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山西榆社古生物化石省级地质公园。地点: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简介:山西榆社县域内埋藏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被誉为世界闻名的“化石之乡”。此外,独特的黄土石林、“榆社群”标准地层剖面也成为研究新生代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地区。山西榆社古生物化石省级地质公园在此基础上由“四景一馆”组成,共计5处科普基地,逐渐形成了以古脊椎动物化石、榆社盆地地质遗迹及地貌、云竹湖湿地科学等国土资源为主的科普展示和实验体验内容。自2007年以来,共接待游客和科普人员达10万人次之多。

  山西省陵川王莽岭省级地质公园。地点:山西省陵川县。简介:山西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117.33平方公里,由王莽岭园区(王莽岭、锡崖沟景区)、黄围园区(十里河峡谷、红豆杉大峡谷景区)和门河园区(凤凰欢乐谷)“三大园区”组成,科普场馆占地面积约为41250平方米。园区内有罕见的石炭系底部砾岩、构造运动中新发现的“层间滑动”新年类型等诸多典型的地质现象。日常主要开展地质公园科普人员培训活动,旅游节重大科普活动,常规法定假日期间科普活动,学生科普活动,媒体科普活动等5项重大活动。

  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地点: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简介: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保护面积1343m2,包含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青山岩臼及花岗岩峰林、平顶山第四纪冰斗群、达里诺尔火山群、浑善达克沙地、黄岗梁第四纪冰川遗迹、热水塘温泉、西拉木伦大峡谷、乌兰布统9个园区。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该科普基地所保存的地质遗迹在国内外都具有典型的科学研究价值,是探索内蒙古高原隆升、中国北方环境演化及人类发展的一部地学知识百科全书和天然博物馆,也是研究地质、地貌、气候、动植物、沙地、湖泊等难得的科研基地。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地点:内蒙古阿拉善盟。简介: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面积为630.37 km2,由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居延三个园区十个景区组成,主要保护对象包括沙漠、湖泊、风蚀地貌、峡谷地貌等珍贵地质遗迹和额济纳胡杨林、曼德拉山古人类遗存等其他宝贵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公园利用开展科普讲堂、建立科学研究中心和教学实习基地、编写科普教材,推出地质科普路线等方式,使地质公园的科普工作不断跨上新的台阶。

  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国家矿山公园。地点: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简介: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国家矿山公园是一个有着百余年开采历史的矿区,这里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矿山地质遗迹,遗迹类型主要有:矿业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水体景观地质遗迹、地形地貌地质遗迹、矿山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扎赉诺尔群”煤层剖面、扎赉诺尔大断层、煤田F断层等都罕见而独特。公园于2008年8月正式开园接待游客,使公园的科普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建立了科学研究中心和教学实习基地,定期开展专家讲座,开展矿山游、矿山摄影比赛等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出版了各种读本和宣传资料。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地点:辽宁省大连市。简介: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总面积216.42 km2,由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顺口四大园区组成,其中金石滩园区是核心园区。震旦纪、寒武纪地层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下,在延绵30公里的海岸线上形了成典型的海蚀地貌景观,种类丰富的叠层石和三叶虫化石成为研究古地理、古环境及古气候变迁的有利证据,形成了一座以海岸带地质和海蚀地貌为主,以层型剖面、生物地层剖面和典型地质构造景观为辅,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避暑疗养、猎奇探险于一身的综合型城市地质公园。2005年9月经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点:辽宁省本溪市。简介: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02.9 km2,划分为本溪水洞、平顶山和五女山三个园区、二十四个景区,于2007年6月30日正式揭碑开园。园内以多样性、典型性、科学性、珍稀性和可观赏性的地质遗迹为主体景观,以各种地质地貌、地质遗迹为主题,系统地保护了岩溶地貌景观、古生物景观、标准地层剖面地貌景观和自然人文景观,全面促进了地质科普知识普及,强化了公园科学与文化内涵,极大助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是集科考、科教、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家地质公园。

  吉林白山板石国家矿山公园。地点:吉林省白山市。简介:吉林白山板石国家矿山公园,隶属于通钢集团板石矿业公司。园区总占地面积104.4 km2,由选矿景区、尾矿库景区、上青景区、棒槌园子景区、西珍珠门景区、库仓沟景区等六大景区组成。矿山公园园区内建设有吉林省内最大的矿山博物馆,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50㎡,馆内设有相应的科普场所和配套设施,内部陈列珍贵矿石、矿物标本。园区内同时建设了采矿设备展览园、运输选矿设备展览园等多个大型辅助设施。并以矿山博物馆为中心,开展了相应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工作。

  吉林省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省级地质公园。地点:吉林省四平市。简介:吉林省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地质公园总面积1062 km2,以白垩纪流纹岩火山地貌、流纹岩柱状节理为主体。保存完好的流纹岩火山地质遗迹为研究距今1亿1千万年中生代晚期地壳运动及火山活动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和保护意义。地质公园外围二龙湖畔的燕国古城遗迹,叶赫部落文化遗迹,清朝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慈禧、隆裕皇后的祖籍地等人文景观,与中生代火山地质遗迹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地点:黑龙江省嘉荫市。简介: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中俄界河黑龙江中游南岸太平沟河口与二号亮子之间的嘉荫龙骨山上,是中国最早发现并经科学记录的恐龙化石挖掘地,因“神州第一龙”的问世而家喻户晓,也因埋藏大量古生物化石而蜚声中外。这里出土的恐龙化石大部分属于鸭嘴龙亚科,是6500万年前最后一批在地球上生存的恐龙之一,目前仅在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内发现。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现已获得“国家级地质公园”、“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浙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地点:浙江省温州市。简介:浙江雁荡山世地质公园位于温州雁荡山,由主园区、永嘉县楠溪江西园区和温岭市方山长屿硐天东园区三部分组成,总面积294.62 km2,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区和世界地质公园,是位于环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火山带中的一座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也是古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动力学与岩浆作用过程在火山岩石学上的记录和天然深钻。基地建有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地质地貌科普展馆,展馆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

  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点:浙江省长兴县。简介: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75公顷,由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构成。2001年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2005年吴家坪阶-长兴阶全球界线层型分别被国际地科联确定为全球对比标准点位标准剖面,长兴县是全球唯一一个在同一剖面上同时拥有两颗金钉子的地方。区内由西向东有A、B、C、D、E、Z六个揭露剖面,其中D剖面是核心区。保护区内完成了考察平台、观察天桥、竖立纪念碑、地质博物馆和广场等基础设施,积极开展了各类科普活动,成为多家单位的科普科研基地。

  安徽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地点:安徽省安庆市。简介:安徽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为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经典地段而享誉世界,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最典型地区之一;以郯庐断裂带上最美花岗岩地貌闻名于世,尤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专家誉为中国“天柱山型”花岗岩地貌;产出丰富的古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被公认为“亚洲哺乳动物发源地之一,古脊动物化石宝库”。天柱山以其极高的科研价值、独特的美学观赏价值、丰富的科教内涵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揽胜,修学科考。

  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地点:福建省永安市。简介: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占地面积约220 km2,主要由大湖石林园和桃源洞两个相对独立的园区组成。公园地处于闽西南坳陷带中的东北端,从寒武纪到第四纪的地层出露基本齐全,火山岩和侵入岩也有出露。园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形迹多样,是地球科学的天然大课堂。公园内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共生,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近年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博物馆,利用图片、文字、模型、实物、影视等多媒体形式向游客全面介绍地质景观,更好的进行了科学环保意识的宣传。

  福建连城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点: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简介:福建连城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分为两个园区,分别为冠豸山园区和赖源园区,总面积为104.67km2。冠豸山园区的自然景观资源主要为冠豸山丹霞地貌景观,尤其是竹安寨景区的高密度石墙群、十分狭窄的流水侵蚀峡谷,为中国丹霞地貌所罕见。赖源园区的溶洞群是省内海拔最高的溶洞群,溶洞曲折幽长,洞内地下河流水潺潺,各种溶洞景观琳琅满目,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已与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合作,成为重要的科研教学基地。

  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地点:山东省蒙阴县。简介: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是全国唯一一家钻石矿山公园,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国家级矿山公园,同时也是山东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金伯利园区。矿山公园国土资源科普基地面积30km2,科普场馆面积7000m2,分为综合服务区、钻石博览区、矿坑探秘区、钻石小镇休息区、钻石游乐区、宝石加工区、矿山游览区7大区域。沂蒙钻石科普基地具备内容丰富的钻石博物馆、大量的地质遗迹和矿业遗迹、完整的野外地质考察剖面等基础条件,为社会大众切身参与体验采矿过程,了解钻石奥秘,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山东诸城恐龙化石地质公园。地点:山东省诸城市。简介:山东诸城恐龙化石地质公园总规划面积8000亩,主要建设“一园两城三大基地”。“一园”为白垩纪公园,“两城”为恐龙科学城、恐龙文化城,“三大基地”为恐龙和地质科研科普基地、恐龙动漫影视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公园在现有恐龙博物馆的基础上,开展多次专题科普展进行恐龙科普知识宣传,同时规划了一个专门的科普宣传区,吸引了国内外的地学爱好者学习和游览,提高了诸城恐龙化石群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山东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点:山东省泰安市。简介:山东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由红门、中天门、南天门、后石坞、桃花峪、徂徕山、莲花山、陶山8个园区组成,总面积为171 k㎡。泰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类型主要有典型的前寒武纪地质遗迹、闻名的地层遗迹、壮观的构造遗迹、多彩的水文地质遗迹和丰富的地质地貌遗迹,是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公园采用科普传播与科研成果相结合,科普专业人员和地质专家相结合,以一系列主题日为契机,在泰山景区内广泛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活动,获得显着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地学知识的普及活动。

  河南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简介:河南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系伏牛山东缘余脉,是由燕山期花岗岩经构造演化所形成的地质景观群,经过长达7000多万年的风化剥蚀,形成了今日奇特的“盆景式”花岗岩地貌景观,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貌奇观,并且保持了原始的自然状态,是地质遗迹宝库中的精品、珍品、绝品。公园于2006年正式揭碑开园以来,逐步建成了地质博物馆、花岗岩科普园地以及三条地质科普路线,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渠道普及科普教育,提高了公众的国土资源科普素养。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简介: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地质遗迹景观包括第四纪黄土地质剖面、人类活动与古生物景观等。尤其是晚更新世马兰黄土,沉积厚度堪称世界之最;独特的古土壤序列清楚地反应出近260万年来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规律。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面积达5829平方米,利用声、光、电、多媒体等手段,集中展示地学知识以及黄河、黄土、黄土高原、黄淮平原的形成、演变过程。每年成功举办“世界地球日”等具有科普意义的宣传活动。

  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地点: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简介: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以恐龙蛋化石分布集中、数量巨大、保存完整、埋藏浅而扬名国内外。园内恐龙蛋仅裸露地表的就达2000多枚,此外恐龙蛋化石的分布基本保存了当时恐龙筑巢的原始形态,是研究恐龙兴衰、气候变化、地质变迁的重要场所。公园每年都以“关爱地球、保护家园”为主题、以免费开放、校外课堂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地球、环保知识。自2008年10月26日开园揭碑以来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十堰市名片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四川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地点: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简介:四川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130.51 km2,由小岩湾园区、僰王山园区、太安石林园区、凌霄山园区等四大园区组成。公园内石灰岩广泛分布,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地表石林、天坑、溶洞“三绝共生”的兴文式喀斯特(岩溶)地貌,是国内发现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区之一。公园内保存了距今4.9-2.5亿年各时代的碳酸盐地层,地层中含有极其丰富的海相古生物化石和沉积相标志。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等荣誉称号。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地点:四川省射洪县。简介: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于2009年12月正式揭碑开园,目前为止已完成设施建设主要有公园南北标志门、主碑、硅化木林、硅化木展示大棚、埋藏厅、剖面长廊、博物馆等,即将竣工的有王家沟硅化木遗址馆,总面积约12 km2,核心区3 km2。公园不仅有众多的中生代硅化木化石、恐龙化石遗迹,而且以山险、石奇、水清、谷幽着称。公园利用的“黄金周”和节假日,结合全国科普活动月开办临时展览,实现了对地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环境教学、科普教育和地质公园宣传的目的。

  云南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地点:云南省腾冲市。简介:云南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由多个火山群组成,保护面积12 km2,主要地质遗迹分布面积8 km2,是一个以保护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世界影响的数量众多、类型齐全、景观奇特的火山、地热资源为主体,集地质地貌、民族文化及生物多样性特征于一体,可开展科考科普、观光游览、休闲疗养、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综合型特大型地质公园。2002年9月30日正式揭碑开园,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地点: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简介: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大型地质地貌景观公园之一。公园景区面积350k㎡,特级保护区44.96 km2,一级保护区62.10 km2,二级保护区107.21 km2,三级保护区135.73 km2。云南石林因其发育演化的古老性、复杂性、多期性和珍稀性以及景观形态的多样性,成为世界上反映此类喀斯特地质地貌遗迹的典型范例和“石林”二字的起源地,并具有很高的旅游地学科普价值。2003年石林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成为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点:甘肃敦煌市。简介: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玉门关西北边,园区面积约400 km2,分南、北两区,主要是风蚀作用而形成的第四纪地质遗迹和自然地理大漠景观。敦煌雅丹地貌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属世界罕见,这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和旅游观光价值。2001年 12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了“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8月正式开园揭碑,并对游人开放,2006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

  青海格尔木察尔汗盐湖国家矿山公园。地点:青海省格尔木市。简介:青海察尔汗盐湖国家矿山公园海拔2677-2680米,总面积5856km2,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盐湖、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也是研究钾镁盐矿形成的世界级天然实验室。氯化钾总量近5亿吨,氯化镁储量16.5亿吨,氯化锂储量824.6万吨,均占全国首位。氯化钠储量462.2亿吨,可供全世界人口食用两千年。与科普基地相映射的盐湖博物馆于2008年8月1日建成开馆,展示面积2400多平方米,全方位介绍、展示了盐湖演化成因、盐湖资源构成、盐湖开发等科普知识及研究成果。

  新疆布尔津喀纳斯湖国家地质公园。地点:新疆伊犁哈克萨自治布尔津县。简介:新疆布尔津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298平方公里,是以第四纪冰川、地质构造作用和水动力作用的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为辅,以冰川湖泊、河湾滩流、森林草甸、高山草原和民族文化为特色的集科学和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内有喀纳斯湖、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等着名景点。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同时拥有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西部十佳景区等数十项荣誉和品牌,并首批入选《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新疆富蕴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地点:新疆阿勒泰富蕴县。简介:新疆富蕴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面积788km2,海拔1100-2400m,由可可苏里、伊雷木湖、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额尔齐斯大峡谷四部分组成。其地质地貌以可可苏里的沼泽湿地,伊雷木湖的寒极湖泊,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的地震遗迹,额尔齐斯大峡谷的瀑布化石、蜂窝壁、象形石为主要特色。近年来大力投入资金发展科普事业,成为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科学考察等为一体的特色景区。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地点:新疆奇台县。简介: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约492km2,主要地质遗迹面积50km2。其中硅化木园硅化木群是亚洲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硅化木森林,遗存规模位仅次于美国亚里桑纳州化石森林公园居世界第二;恐龙沟已出土6具完整的恐龙骨架,其中1987年出土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是目前已发现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恐龙化石。珍贵的地质遗迹及周边大量地理、人文景观使这里成为地质考察、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对研究新疆侏罗纪地史、古生物、古气候等演变是十分难得的地质遗迹资源,对全国和新疆区域重点能源矿产石油和煤炭具有较强的指导教学科普意义。

  3.科研实验类

  河北省地矿中心实验室。地点:河北省保定市。简介:河北省地矿中心实验室成立于1965年,隶属于河北省地矿局,是一个具有分析测试、岩矿鉴定、选冶试验研究的综合性实验测试研究机构。中心现有各类技术人员82人,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30余台(套),完整的技术研究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多年来共获得35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其中,兰晶石物相分析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发现了新矿种-蓟县矿,锰方硼石选矿综合利用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长期以来,中心积极开展以“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家园、合理利用资源”为主题的国土资源科普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点:湖北省武汉市。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建筑面积 8000m2,拥有地球深部物质探测、原位地球化学分析等大型仪器设备43套。实验室依托地质学和资源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组建的,实验室下设五大研究分室,研究两大关键科学问题:“重大地质事件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成矿复杂系统与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 长期以来,实验室在为高校教学、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科学意识,启动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公众开放活动,向公众展示本实验室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广东省物料实验检测中心。地点:广东省广州市。简介:广东省物料实验检测中心成立于1956年,是原地质矿产部属下的专业研究检测机构。近年来中心加大了科普工作力度,每年参与广东省地质学会组织的“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每年接待省内外各行业参观人员超过2000人次,向公众普及地质实验科学知识。中心创建了广东省珠宝玉石科普基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珠宝玉石文化知识、广泛探索珠宝玉石世界奥秘。每年举办地质实验与宝玉石鉴赏的专题讲座和免费咨询等活动,获得广泛好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试验基地。地点:河北省深州市。简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试验基地始建于2006年,占地约5万m2,是集试验、科研、教学、科普于一体的地下水试验基地。衡水基地建有国内最深的蒸渗仪系统,正定基地建有国内最深的包气带观测竖井,两个基地还建有气象观测系统、抽水试验及观测系统等9个试验平台。已经有1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利用基地开展工作,产出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试验基地通过不断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面向公众、面向社会开放的条件。通过户外宣传、室内讲座、实物展示、视频展演等手段,已经开展了多次主题鲜明的科普活动,受众达5000余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哀牢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地点: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简介:哀牢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安装了7种类型共计96台(套)的专业监测仪器和200余套群测群防监测仪,已经建成“五级”群测群防网络和6条成熟的科普参观路线,编制出版了包含音像资料、挂图、折页等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材料,累计发放150余万份。示范区开展了多种方式的科普培训活动,在哀牢山新平县受训人次超过2万人次。同时,建立了包含科研实验室、科普展厅、影像厅、科普宣传活动室等各个功能区及展布内容基地大楼,初步建成开放性的集“预警示范、科学研究、科普宣传、实习教育”为一体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基地。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