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合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陈掌星院士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庞雄奇教授来访并作学术报告
2021-04-19 | 作者:岩石圈 | 【 】【打印】【关闭

  4月15日,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陈掌星院士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庞雄奇教授应朱日祥院士的邀请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分别作了题为“智能油气工程”和“深层致密介质中油气富集成藏动力机制与演化模式”的前沿论坛报告。报告会由朱日祥院士主持。

  陈掌星院士首先介绍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爆炸性发展,而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其高效的运算能力及强大的预测功能获得广泛关注,并应用于众多领域。然后,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油气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包括:通过识别低效率区来帮助公司优化生产,提升作业效率;将常规任务自动化,确定最佳实践,降低作业成本;与大数据分析结合以开发预测模型,帮助企业获取和分析生产过程动态,优化上游运营,进行智能数据预测;监控石油和天然气钻机、炼油厂、管道、油井等以提供更安全措施;帮助寻找新的油气资源;降低碳排放等方面。随后,详细介绍智能油气工程的五个应用实例,包括:油气储层类型自动识别、油气产量预测、油气藏数模软件效率和速度提高、水力压裂诱发地震预测等。最后,陈院士介绍了其团队及研究方向,并热情邀请广大师生来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访问交流。

  庞雄奇教授指出中国深部地层时代老、埋深大、成熟度高,油气勘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深层和超深层展示出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存在重大挑战。首先,他指出了三个关键科学问题:深层致密油气成藏受哪些非浮力作用?深层致密介质毛细管阻力巨大,它们是如何克服这些阻力的?非浮力成藏有10多种动力机制,谁的贡献量最大?接下来,详细报告了致密油气藏分布的地质特征、致密油气藏成因类型与主控因素、致密介质油气富集动力与贡献量模拟、致密介质油气富集动力机制演化模式。最后,基于研究成果,庞教授对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三点启示:深层油气成藏存在一个底限,在这一底限之下勘探油气风险大;深层油气富集的最好目标是与源紧临的毛管力最小的储集体,其钻探风险小;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富集动力与砂岩储层有很大不同,深层碳酸盐岩最有利勘探目标是近源后成储集体。

陈掌星作报告

庞雄奇作报告

  【报告人简介】

  陈掌星教授现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石油和天然气工程专家、卡尔加里大学国家讲席教授。主要从事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基础理论研究及工业应用。在过去30年间,带领一支约80人的顶级科研团队,领导一个由十余家国际大型知名企业组成的研究联盟,致力于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根据爱思维尔(Elsevier Scopus,世界权威统计机构)统计结果,在石油工程领域近十年内(2010-2020),其学术论文综合指标(包括论文数、他人引用数和H指数)全球排名第一。曾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美国福特总统奖、加拿大最高科技奖、工业与应用数学菲尔兹奖、“Killam”最高教授成就奖等。

  庞雄奇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和地质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油气成藏研究,提出油气门限概念并创立油气门限控藏模式,包括运聚门限联合控油气聚散平衡模式、分布门限组合控油气成藏区带发育模式、动力门限复合控油气资源分类富集模式,油气门限词条检索已达64697次。出版专著23部、发表论文492篇,获发明专利25件、软件著作权10项。新模式被推广到国内外18个探区应用,为油田公司增加储量49亿吨油当量和钻探成功率提升20%以上做出了贡献。担任过国家863油气主题评审专家兼召集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Petroleum Science主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1项;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奖章、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延伸阅读】

  1. Wang K, Luo J, Wei Y, et al.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on fast phase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in compositional reservoir simulations [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2020, 401: 109013. (原文链接
  2. Ahmadi M, Chen Z. Machine learning-based models for predicting permeability impairment due to scale deposition [J]. Journal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20, 10(7): 2873-2884. (原文链接
  3. Pang X, Jia C, Wang W, et al. Buoyance-drive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epth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unconventional resource prediction [J]. Geoscience Frontiers, 2021, 12(4): 101133. (原文链接
  4. Pang X, Jia C, Chen J, et al. A unified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oth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ervoirs [J]. Geoscience Frontiers, 2021, 12(2): 695-711. (原文链接

  

(供稿:张旺,汪文洋/岩石圈室  编辑:科技处、综合办)

  相关新闻
· 【4.15】地球科学前沿论坛:陈掌星 庞雄奇  [2021-04-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