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图书馆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合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第13届冈瓦纳国际学术大会会议总结
2008-09-26 | 作者:外事处 | 【 】【打印】【关闭
一、会议背景介绍

   第13届冈瓦纳国际学术大会于2008年9月15-17日在中国云南大理县召开,9月18-22日进行会后野外地质考察。冈瓦纳国际学术大会是国际地球科学届一个非常重要的系列会议,每3年举行一次。会议为国际地球科学家提供一个广泛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交流的平台。第十二届大会2005年在阿根廷召开。会上由澳、美、德、日等国联合建议十三届大会在中国召开。之后经协商,中国方面同意组织本次会议,地点商定在云南大理州。
 
二、会议的具体情况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际Gondwana和云南省大理州政府联合组织,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国内外十余个研究单位或研究计划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澳大利亚科庭技术大学和国际冈瓦纳研究委员会协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枢院士为本次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翟明国研究员为组委会负责人,肖文交研究员、李献华研究员与澳大利亚李正祥教授为大会秘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展览部进行了会议的组织工作,兰翠玲任会务秘书。会议网站是http://www.conferencenet.org/conference/gondwana.htm

   会议于2008年9月15日-22日在云南大理举行。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古巴、法国、德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缅甸、新西兰、波兰、韩国、越南、泰国等18个国家和香港、台湾2个地区的240多名学者与会。大理州政府给予会议的召开提供了支持,大理州副州长等主要负责人多次与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光鼎汪集暘滕吉文钟大赉院士以及50余名科研人员和学生出席会议并参与了会议与野外地质旅行的组织与服务,中科院和国家基金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召开了国际岩石圈、国际冈瓦纳研究会、有关IGCP项目和973项目的工作会议。会后举行了野外地质考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翟明国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图1),云南省大理州副州长致欢迎词。我国著名科学家刘光鼎院士、汪集暘院士、滕吉文院士、钟大赉院士(图2),国际著名学者包括来自新西兰(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国际Gondwana Committee主席Bryan C. Storey教授、来自英国(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国际冈瓦那研究协会主席Brian Windley 教授、来自日本的国际冈瓦那研究协会秘书长M. Santosh教授、来自中国的国际国际岩石圈计划执行局委员王清晨教授。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基金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图1 大会现场翟明国教授宣布大会开幕(照片:王清晨) 
 
 
图2 大会现场滕吉文院士(左一)、汪集暘院士(左二)、钟大赉院士(左三)与大理州副州长(左四)交谈讨论 (照片:王清晨
  
 
图3 大会现场K. Condie教授做特邀报告情况(照片:王清晨) 
 
 
 
图4 大会现场情况(照片:王清晨) 
 
 
图5 野外考察现场与会代表进行讨论(照片:王清晨) 
 
 
图6 野外考察代表合影(照片:王清晨
 
   开幕式后,大会报告正式开始。会议主题是:冈瓦纳与亚洲—地球历史中的超大陆演化重建以及亚洲大陆的形成。此次会议旨在重建地球历史中的超大陆演化过程,通过解剖地球圈层相互作用、大陆边缘造山作用、极端条件下生命过程,研究正处在新一轮超大陆演化的关键阶段的亚洲大陆的形成与地质演化历史,探索其与能源和资源等地球系统研究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各领域的相互作用。会议采用大会口头报告和展板(Poster)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各国的180余位科学家作了口头报告。会议主要议题是:地球历史中的超大陆演化重建,超大陆演化过程中的地幔柱及其贡献,冈瓦纳与潘基亚大陆边缘造山作用,冈瓦纳大陆地体的深部结构,冈瓦纳大陆的古地理、古气候与古生物,前寒武纪-寒武纪转变过程中的生命过程,超大陆演化过程中的成矿作用、油气聚集与亚洲大陆的形成。
 
   超大陆的裂解和聚合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国际热点,在欧亚大陆东部的地质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冈瓦纳一直是我国地球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亦是我国地质学家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已获得大量有国际影响的成果。本次会议中邀请在冈瓦纳研究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作学术交流,着重探讨冈瓦纳及其相关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在欧亚大陆东部的地质历史中的重要贡献和意义。
 
   K. Condie、B.F. Windley、Zheng-Xiang Li、钟大赉、S. Maruyama、舒德干和徐锡伟教授等八位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应邀作了主题发言(图3)。与此对应的专题共为15个,分别是:

(一)罗迪尼亚大陆裂解与雪球;
(二)造山作用比较解剖:巴西-泛非造山带与阿尔泰-特提斯造山带;
(三)冈瓦那大陆的黄昏拂晓;
(四)前冈瓦那大陆/地体的深部结构;
(五)冈瓦那与南极大陆;
(六)冈瓦那大陆与特提斯;
(七)冈瓦那大陆的沉积盆地;
(八)亚洲冈瓦那大陆记录:生物省与地质研究;
(九)冈瓦那大陆古生物与古气候;
(十)冈瓦那与潘基亚大陆形成-裂解过程钟矿产与油气资源及其对亚洲大陆形成的影响;
(十一)地球历史中超大陆的重建;
(十二)地墁柱/超级地墁柱在超大陆演化历史中的角色;
(十三)南美冈瓦那大陆遗迹:盆地分析、大地构造与热演化;
(十四)中-朝克拉通与西太平洋大地构造演化;
(十五)2008汶川大地震与亚洲活动构造

   会议对地质历史上的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板块构造与地幔柱构造、巨型矿产资源的成矿成藏规律、造山带与大陆增生、古特提斯-新特提斯与喜马拉雅构造演化、盆山耦合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朝克拉通与黄海演化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图4,5,6)。

   本次会议反映了国际上关于超大陆聚合和离散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方向,会议报告涉及了超大陆聚合和离散的各个领域,是近年国际上关于超大陆聚合和离散的一次盛会。各议题的主题报告和相关研究进展报告交互进行,既体现了最近超大陆聚合和离散研究的进展和特点,在各专题中又有深入细致的讨论。通过本次会议,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科学家的学术水平,尤其是促进从事冈瓦纳研究的科学家间的交流。通过多学科综合集成的研究,促进了各领域和各层次科学家的相互交流合作,探讨了超大陆聚合和离散的演化历史、驱动机制以及今后的演化趋势预测。 
 
三、会议的产出

   会务组在会前印制了论文摘要集和大会议程。会议总计有大会特邀报告8个,口头报告186个,展板7个。部分大会特邀报告的内容将在国际冈瓦那研究协会主办的国际学术杂志《Gondwan Research》上发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主编J. Brendan Murphy教授、《Journal of Metamorphic Geology》主编Mike Brown教授、《Terra Nova》主编Alfred Kröner教授、《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主编Bor-ming Jahn教授、《Gondwan Research》主编M. Santosh教授参加了会议,并积极开展了组稿工作,约请了一些知名学者的稿件,并将在《Gondwan Research》和《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出版专辑。
大会决定下届冈瓦那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11年在巴西召开(图7)。

   此次会议还促进了院地合作,大理州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与会,会见和宴请了国际冈瓦纳研究会的负责人,与我所有关院士和科研人员商讨当地的发展情况,感谢国际学术会议在大理举办,并对中科院和我所在大理州的科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表达了长期合作的意愿。

   同时感谢院国际合作局,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对此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展览部为会议所做的大量的、细致的会务等工作。 
 
 
图7 巴西代表愉快接受大会决议,下届冈瓦那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11年在巴西召开(照片:王清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